融入阅读理念与感恩之心

2023-08-04 16:03:3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主题:《书生行》与理想的校园阅读


(资料图)

嘉宾: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右)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郝天韵

从事出版事业几十年,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成绩颇丰。作为全民阅读的倡导者、领读人,聂震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播阅读学。近日,聂震宁重回小说家的身份,叙写60年前的一场旧梦,成就了36万字的长篇小说《书生行》。

7月29日,聂震宁做客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围绕“《书生行》与理想的校园阅读”这一主题,畅谈《书生行》创作历程,以及自己对理想的校园阅读的思考。

《书生行》是一部书写爱与勇气之书,一本叩问教育本质的思辨力作,入选“京华好书”第二期书单。聂震宁表示,《书生行》同时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感恩之书,其中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实践经验和理解,也饱含对昔日恩师们的深深情意。

融入多年阅读推广经验

《书生行》讲述上世纪中期,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秦子岩为了爱人舒甄好回到家乡的大山里,一起从事中学教育,在特殊年代,这对夫妇和一群毕业于一流高校的教师坚守爱的理念,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教学实验。这段转瞬即逝的岁月却成就了沂山一中的高光时刻,长久铭刻在学生的记忆深处。字里行间,聂震宁带着对教育、对阅读的崇敬与冲动书写那些普通的乡村教师。

聂震宁特别提到的是,《书生行》跟校园阅读紧密相关。“这部小说里,读书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聂震宁表示,《书生行》中融入了自己多年来推动校园阅读的实践以及对于青少年学生阅读的理解。

关于校园阅读的内容是《书生行》的一大亮点。比如写到秦子岩、舒甄好、金子卿等老师在校长、副校长的支持下开展校园专题阅读,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与学生们共读中外名著,引导他们学会解读文学的方式,通过老师之口讲作品要看什么、怎么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推广阅读,让大家感受到名著缘何成为名著。同时,每个老师讲座的风格各异,思想方法也不尽相同,甚至还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凸显、深化了小说中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再比如小说中写到这些老师怎么解读作品:从“我”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听命于别人或者受外界影响,其实讲了一种阅读方法。因此,这部小说不仅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学生还可以把它作为学习语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非常好的指导方法。

正如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评论家潘凯雄所言,这部作品实际上是把聂震宁多年来关于“阅读学”的论述小说化、形象化了。

“我理想的校园阅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学生的阅读远不像现在中学生的阅读这么有规范,阅读的书籍也远不及现在这么广泛,这是当下中学生阅读远远超越60年前的突出一点。”聂震宁表示,如今中学生的阅读条件比60年前优越太多。尤其是今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反映国家对青少年读书的高度重视。

“《方案》中的18条,条条针对校园阅读的实际。”聂震宁表示,尤其在《方案》基本原则里,首先就是坚持服务全面育人,其次是注重激发读书兴趣。这两点足以诠释当下了不起的校园阅读理念:“坚持服务全面育人”,不只是要读小说,而是倡导全面育人——德智体美劳,包括对于语数英史地政等各个学科的全方面阅读;“注重激发读书兴趣”,比如可以通过科普阅读认知自然科学与科技创新,通过《十万个为什么》加强对物理化学的兴趣,这一点在《书生行》中也有所呈现,还有可以读读数学家丘成桐的《我的几何人生》等书,会激发青少年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在聂震宁看来,这些才是校园阅读的关键,也是他理想的校园阅读模样。

“我对校园阅读的理想,也在这本书中作了表达。”聂震宁表示,《书生行》中所讲的,不完全是秦子岩、舒甄好等老师把课程讲得多好,而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学生要读书、要怎样读书。“舒甄好和秦子岩集中推荐学生阅读,既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也有他们独自的创新追求,加上沂山一中韦校长的开放态度和信任,才有了秦子岩和舒甄好创造的沂山一中学生阅读的高光时刻。”

“如今正值启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大好契机,希望这本书也能为此提供助力。”聂震宁说。

“献给我所有的老师们”

悠悠岁月里,老师们给予聂震宁无私的庇护和仁爱,已经固化成他心头难以磨灭的记忆。因此给老师写一首赞美诗,成了聂震宁写作这部小说的直接原因。“在此书扉页,印有一行字‘献给我所有的老师们’。一整页白纸,仅印有那么一行字,也未加黑,我觉得比正文的字体还小些。‘所有’令我心暖。”作家梁晓声在读《书生行》时这样感慨。

“因此《书生行》除了是一本阅读之书,还是一部感恩的书。感恩我所有的老师,这里面包括教过我的老师,也包括在生活中、工作中、成长中帮助过我的老师。”聂震宁说。

聊起中学时代的往事,聂震宁滔滔不绝:“我的班主任器重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坚持阅读和写作;我的物理老师才华横溢,一手画圆、一手画直线这些名堂他都会;历史老师是复旦大学高才生,学业深厚扎实,讲课口若悬河;教导处廖老师是北师大毕业,一天晚自习,突降暴雨,电闪雷鸣,同学们吓得嗷嗷叫嚷,忽然他匆匆走进教室,给我们激情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

廖老师在雷雨之夜激情朗诵《海燕》的场景,也被聂震宁写在了小说中——秦子岩在毕业联欢晚会的雷雨之夜充满激情地朗诵高尔基的《海燕》,这一幕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他正是以这样独特的方式致敬自己的中学老师、致敬教育家。“这段亲身经历的真实情景,在当时还是一个小小初中生的我心里播下了理想主义的勇敢的种子。我用它来做小说的结尾,主要是觉得秦子岩配得上这个情景,似乎这样才能帮助秦子岩他们出一次彩,或许也能给读者们增添一点浩然之气。”

后来,聂震宁身载荣誉回到母校时,却发现当年的老师们不是已经离世,就是年老体衰、行路蹒跚。“60年前我美丽的俄语老师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我才华横溢的物理老师、俊逸而严谨的班主任、演讲时激情澎湃的校长,都已不在人世。我多么希望给老师汇报我的成绩,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想要报答师恩的时候已经无从报答。”言及至此,聂震宁近乎哽咽。

很多人会问《书生行》里的主人公是否有原型,是否就是聂震宁60年前的那些老师,答案不言而喻。其实正如他所言,小说致敬那些老师,书中很多老师实际上也有原型,但被他摘取种种特质,进行艺术化、典型化加工,方才形成了这部作品,所以聂震宁在题记中说:“所有人事均为虚构,唯有感情是真。”(本版图片均由刘振兴摄)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